4008838865

加息信号:专家预测货币政策或将回归常态

发布日期 : 2010-11-22
信息来源 : 

201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加息,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为34个月以来首次加息。利率调整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第二天,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宣布上调住房公积金利率,分别把五年期以下和以上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提高0.17和0.18个百分点。由于此次加息的时间点选择特别(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前三季度主要宏观数据特别是物价指数即将发布,楼市观望气氛浓厚,股市呈现快速上涨格局),因此央行的加息举措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猜想。

就如何理解央行的此次加息以及如何估计其带来的影响,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央行加息有助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有利于防止资产泡沫的加剧。自今年4月以来,政府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抑制房地产市场上投资和投机需求的调控措施,如新的“国十条”、“限购令”和正在酝酿的房产税,但相比而言,加息无疑会更加市场化,也会更加有效。一方面,加息将提高开发商的融资成本,紧缩其现金流,从而促使其下调商品房售价;另一方面,加息也会推高购房者的按揭成本,从而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或投机性的购房需求。

其次,央行加息表明,政府对通货膨胀走势的担心超过了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心。今年以来,由于部分地区连续的灾害性天气导致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在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压力下,商品房价格和房租价格仍居高不下;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输入性通胀压力;再加上部分地区上调自来水和天然气价格等诸多因素,造成七、八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超过3%的全年调控目标,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水平已连续7个月为负。10月21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6%,9月份CPI同比上涨3.6%(创年内新高),预示着全年实现10%左右的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增大,而实现3%的通胀目标则面临较大的压力。由于通货膨胀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长期的储蓄实际负利率也不利于通胀预期的管理,因而在经济增长基础较为稳固而通胀压力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央行加息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最后,央行加息扩大了国内外市场的利息差,有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增加了对冲压力和金融风险。近几个月来,受人民币快速升值和美国继续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寻求短期获利机会的国际资本开始大量流入中国。央行这次加息无疑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引发输入性流动性过剩风险,增大了央行的对冲压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短期跨境资金的监管力度,继续实行资本管制,防范因“热钱”大进大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总体而言,央行此次加息表明,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开始逐步退出并回归常态。如果未来经济增速回升过快,通胀压力不减,不排除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