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发展脚步放缓 行业新规持续酝酿
小贷行业处境尴尬
小贷行业遭遇“冷场”
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791家,贷款余额942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228亿元。但步入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31家,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22亿元,而仅广州地区就有5家小贷公司停业清收,合计逾15名小贷公司高管下岗重新就业。
无论是小贷公司的新增设立数目、贷款规模的增速,或者小贷牌照的注销数量,都明确表明着小贷市场的发展脚步正逐渐放缓。从香饽饽到如今遭遇“冷场”,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其中固然有受到P2P网贷崛起空间排挤的原因,但小贷企业自身痼疾才是拖缓行业整体发展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些“痼疾”与行业窘境,小贷企业必须立足于商业规模和经营模式谋求自身生存。
痼疾1:资金匮乏。长久以来,小贷行业的“七寸”被资金成本这只无形之手扼住。一方面,融资杠杆率和渠道受限,除最高融资比例达100%-300%不等的四川、浙江等地,其余地区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率都被限制于“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另一方面,跨地区经营的限制和沉重的税负也严重制约了小贷公司发展。
面对资金成本的重重限制,部分品牌企业可以通过研发融资摆脱困境,如中安信业通过开发“助贷”模式,与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达成良性合作,搭架了资金运转链条,而其他稍具规模的小贷企业为破解融资桎梏,则普遍亮相资本市场,选择上市。但就现状看来,上市小贷企业仍然身处尴尬境地,如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小额信贷公司江苏鲈乡小贷就于去年7月因涉嫌重大信息披露违规被调查。
痼疾2:违规经营频发。由于资本运作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欠缺,许多小贷公司无法像大企业一样在融资阶段“开源”,则选择在借贷阶段采用“节流”——不少小贷公司甚至选择抽逃资本金或涉及违规经营,以维持企业生存。所幸监管对行业乱象的重拳整治从未停歇,但从长远看,这只是行业整体实行“优胜劣汰”,从而整肃市场秩序的第一步。
小贷新规酝酿出台
除了重拳整治行业违规经营乱象,监管部门还在进一步收紧小贷牌照的发放,用以筛除滥竽充数的企业,保持行业良性竞争,如四川成都原则上已不再审批新的小贷公司。
但限制措施因势而定,终究不及管理办法具有指导性。据悉,经过长期呼吁,新修订的广东省小贷公司管理办法有望于近期出台。新管理办法将立足于拓宽融资渠道、放开杠杆率、扩大经营范围,进一步规范小贷市场。那么,新管理办法的落地,又能起到那些实质作用呢?
“筛子”。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不符合规范的小贷企业,在小贷公司数量“虚假繁荣”背后,这些企业实行违规经营,瓦解了市场受众对小贷行业的信心。其次,除了中安信业等以风控技术著称的品牌企业,许多小贷企业即使有心经营也缺乏风控实力,使客户贷款需求遭受阻滞。
即将出台的小贷行业管理办法与配套的限制措施就像一个筛子,将浪费市场资源的小贷企业筛除,致力于维护正规有力的企业良性竞争,客户资源良性配置。
“桃子”。新管理办法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融资渠道限制终被打破”,小贷公司谋求融资不再受限于银行,将放宽至民间资本;而涉足股票、债券交易、企业财务顾问等业务范围的扩大,更是使小贷行业经营收入更为多元化。
这是新管理办法带给小贷市场最“生津止渴”并立竿见影的影响,中安信业专业人士指出,疏通小贷企业的成本障碍,对长期以来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颇具贡献的小贷行业来说,无疑是献上一枚“犒劳的桃子”。
“鞭子”。就目前现状而言,小贷公司经营地域限制仍在,小贷公司的性质定位长期拉锯,银行等传统机构业务版图持续扩张,P2P网贷平台也不断冲击,小贷行业正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境地,而新管理办法的出台,既为行业提供实质的政策支撑,也为处于改革深水区的行业整体提供了方向指导。
就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新管理办法既不断地鞭策着中安信业等品牌企业以身作则,砥砺前行,也羁勒着数量庞大的小规模公司不至于趟浑水;既是控制小贷市场“马头”,明确其方向的缰索,也是规整小贷行业内部竞争秩序的准绳。